河惠段改扩建项目泰美互通完成梯田景观绿化工程,行车途经此处,翠绿草坪与粉红火焰木、异木棉相映成趣,三角梅花团锦簇,形成圆形花带,为旅途增添了一抹亮色。
作为广东省“交通强国”战略试点工程,项目自建设之初便将创建绿色品质工程作为核心目标,坚持“双碳长深,平安智能”的定位,全力提升绿化品质,同时应用绿色建造和低碳技术,打造高速公路绿美生态廊道。
长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全线处互通立交,开工以来,项目秉承绿色发展理念,与参建单位联合深入沿线勘察地形,结合地域生态资源特色,精心策划一系列绿美互通工程方案。
“泰美互通作为项目的先行示范点,以打造”绿茵花海“为主题,已逐步呈现出路景交融之美。”项目副总工程师肖海健表示,该互通处于小山丘地形,项目因地制宜,将其逐步平整为梯田地势,在围合区铺设全覆盖的草皮,选取澳洲火焰木家居设计工作室、美丽异木棉为主题树,锦叶榄仁、红花鸡蛋花等作为配景。为衬托出梯田地形,在各级平台外侧种植花朵繁盛的三角梅,形成了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同时,项目还在逐步打造以“岭南春色”为主题的惠州西互通、“杨柳抚溪”为主题的城南互通等,逐渐形成“一互通一景观”的绿色景观链。
不但在绿色互通规划上独具匠心,项目还启动了高速公路出入口绿化提质建设家居设计工作室,在泰美互通入口内侧相应布设三角梅花带,与互通绿化主题相互呼应;在埔前收费站两侧按照波浪形态铺设绿草皮和紫花三角梅,并植入宫粉夹竹桃加以点缀家居设计工作室,让过往车主拥有赏心悦目的感受。
项目不仅努力刷新绿色“颜值”,还致力将建设中的技术“含绿量”转化为发展“含金量”,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。
通过打造广东首个光伏梁场,项目建设了由1886块光伏板组成的光伏方阵,为占地12万平方米的智慧梁场提供持续稳定的绿色能源。这一光伏方阵年发电量高达110万度,其中70%的电量直接用于项目运营,剩余30%并入国家电网,相当于每年减少400吨标准煤消耗,降低1000吨二氧化碳排放,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。
为推动绿色能源技术应用,项目进一步研发多能互补零碳智能预制梁养生技术。“我们通过在梁板养生舱顶布设太阳能真空管,以‘+空气能’的加热模式,为梁板营造恒温恒湿的蒸养环境。”肖海健介绍。相比传统单片梁养生耗电1200度的方式,该技术平均能耗仅为传统方式的六分之一以下。
在2024年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技术研讨会上,该技术被评为改扩建智能建造国内十二项重大科技成果之一。光伏技术在预制梁场的应用同样得到了业内的高度认可,并在第四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中获银奖。
除了创新低碳建造模式外,项目还采用了多项环保施工工艺,带来更多的绿色“创收”。如将废弃圬工和废旧桥涵,经过碎石机破碎后综合利用,用于软基换填和路面垫层等,实现固废再利用;旧路铣刨的废弃沥青混合料添加乳化沥青后,成为性能优异的再生材料,有效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长河惠段改扩建项目全长约116.6公里,起于河源市东源县,终于惠州市惠阳区,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改扩建。截至目前,项目路基工程基本完成,正大力推进路面结构层摊铺,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江西省等中部地区联系,促进广东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