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修订的《公司法》将于7月1日起施行,要求存量企业最晚在2032年6月30日前,完成注册资本全额实缴。近段时间,上海不少区的行政服务中心出现“大客流”,甚至有企业反映办事号源“一号难求”。为何早已实现“全程网办”的这些涉企业务,还要到线下办理?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个现场,体验业务办理全过程。
近日上午,在一家建筑科技公司从事行政的张小姐,到闵行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注册资本减资业务。从取号到叫号,时间不算长,大约10分钟后,她在一网通办网办专区,一步步跟着工作人员开始操作:
这期间,拍摄身份证、裁剪照片大小,依次拍下十几页纸质材料,然后再旋转照片方向、微信传到电脑后上传网页,每一步都不轻松,过程中还要反复勾选、确认、手动输入……30分钟后,张小姐完成了所有步骤:
张小姐:“可以接受,因为我之前也一直办这种资质类的,政策时时在变化,所以说准备的时候刚开始有点迷茫,后来我也打了电话咨询了,到现场各方面讲解也非常详细。”
大厅里,前来办理同类业务的有不少。闵行区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组组长董佳俊介绍,今年3到6月,平均每天来办理注销和变更的企业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家左右,材料齐全的话,确实能够“秒办”。但他也坦言:“要是不是经常办的,他不会一直知道哪些材料是需要的,哪些材料不需要的,虽然说知道网上能办,但第一次办的话,如果没有线下窗口咨询,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做,怎么填,勾什么。”
董佳俊告诉记者,在他经手的企业中,基本每5家就有1家是网办失败,家居设计工作室转战线下的,至于材料被退回的原因,各种各样,像盖章不够完整,签字位置不对都有可能,也只有熟练掌握业务知识的窗口人员,才能给出明确指导和解释。
“不管是法人变更、股东变更,还是减资变更,都非常复杂,这也就是很多企业想网办但不会办的原因。我们中心的同志学半年,也只是初初能上手,真的疑难杂症要一年一年在前台不断地磨练。”闵行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润珮表示,目前,这里所有108位工作人员都具备“综窗办理能力”,有70多人专门服务于营业执照新办、注销和变更。家居设计工作室
企业办事是否顺畅、高效,正是考量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指标。针对近期出现的企业“扎堆”办理业务潮,各区也在努力改进。从6月12日起,在奉贤区行政服务中心注册大厅,现场领号不再受限,做到当日收件当日处理,并且增设服务窗口,增派服务人员,延长服务时间。
浦东则基于10多万份真实语音办件,推出了政务服务数字人“小浦”,能在线上与办事人员直接对话,首批上线了内资公司变更、注销登记等五类高频事项,不过,相比较海量的涉企业务家居设计工作室,浦东区府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处处长郭颖坦言:还远远不够。“目前我们也在考虑其他的一些许可事项,我们每天都在帮它更新知识库,它也在训练的过程当中,让企业不需要都拥挤到线下的服务大厅,线上和线下相互赋能。”
今年上海7.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,着重突出企业感受度。以“全程网办”为例,线上固然不用跑动,但如果屡屡被退、反复折腾,企业自然倾向线下多跑腿。对此,张润珮表示:他们还将继续优化,“接下来还要扩增我们的网办区,我们现在已经有18台电脑了,还要增加6台电脑,很多的业务可以网办的,我们就指导他们现场进行网上办理”。
对于像企业变更这样的高频事项,上海“全程网办”推行了很多年,但采访中这个案例,即使在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下,依然不轻松、不简单。
再举几个小细节,因为上传的图片中,不能出现像桌面、笔这些,企业办事人员几乎要对每张照片进行裁剪、修改;还有,现在的智能手机像素都高,拍的照片得调整大小,系统才能上传。在我和同事们跑的几个区行政服务中心里,都看到有办事人员低着头,冒着汗,来回捣鼓。而这,还仅仅只是其中一个环节。
更让人不解的是家居设计工作室,企业明明已经到了线下,纸质材料都在手里,为什么还要拍照、扫描、上传,到网上去办?原来,各区都有一个“网办率”考核指标,为了排名靠前不落后,“帮着网上办”反倒成了一种服务。
今年,上海很多部门在谈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时,都会反复提及“温差”一词。如果用在“全程网办”这件事上,或许就是政府部门想着企业可以一次都不跑,但企业却要为这一次都不跑,先把所有材料费事地搬到网上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家居设计工作室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